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汉奸臣 >第二百三十六章永安
    “不错,孤是打算让建立屯田军,不过与历代屯田不同的是,孤建立的这支屯田军只屯田,一般情况下不打仗;而且他们不编入军籍,而是编入民籍,每年的租税比普通百姓高五成;他们所种之田,只要连续耕种三年,三年之后这些田就完全归属他们个人所有;到时候这屯田军就将解散,他们的租税也将恢复到与普通百姓相同。”

    杨渥将他这段时间所想到的办法说了出来,结果让众将更加惊讶。

    周本就问道:“既然大王这支屯田军与普通百姓无异,且三年之后就会解散,那何不现在发放一些土地给他们,然后直接解散?”

    “当然有分别!”杨渥还没说话,一旁严可求便开口解释道:“这些老弱士兵平时都只知打仗,不知经营产业,且人心尚未定下来;若是现在发放土地给他们耕种,然后直接解散,那么他们的心思不在耕种上,很可能会逃亡他处,从而留下隐患。”

    “如今大王将他们编为屯田军,强迫他们屯田三年,等到三年之后他们安定下来,习惯了耕种的日子,又有了固定的产业,自然就不会逃亡了。”

    杨渥笑道:“不错,孤就是这个意思。今后若是有其他降兵,也可以按照这个办法解决,没必要一味扩大军队,同样也不需担心直接将这些降兵解散会出现问题。如今天下战乱已久,荒废的土地多得就是,正需要有人开发。”

    众将这才明白过来,纷纷称道赞叹。

    这时骆知祥问道:“只是不知大王打算将这些人安排在哪里屯田?”

    “当然是关中!关中久经战乱,人口稀少,大量土地荒芜,如今正需要人去开发。孤将这些降兵送到关中进行屯田,既解决了降兵问题,又能恢复关中经济,此乃一举两得之法。”杨渥的语气有些自得。

    如今的关中早就不是当年的沃野千里,经过唐末的长期战乱后,如今关中平原人烟稀少;朱温在击败李茂贞后,却无法守住关中,让李茂贞收复大量地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关中人口太少,不能供应太多军队。

    如今吴国派兵攻取关中,用兵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如何治理关中却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那些降兵一般都拖家带口,将他们迁移过去就等于迁移了大量人口过去,这对于重新开发关中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此外,关中对吴国的将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不管是经营西北、消除夏州定难节度使,还是消灭蜀国等,都需要关中之地作为后勤供应地;现在将那些降兵派往关中屯田,这也是在为今后做打算。

    “如今关中虽然尚未收复,但关中兵力空虚,要不了多久柴将军应该就会有好消息传来。这段时间各位将军就要做好对效义军和其他降兵的挑选,将适合编入禁军的选拔出来,将其他人集中到洛阳来,准备迁往关中。”杨渥道。

    “臣等明白。”

    说完对降兵的安置问题后,李承鼎问道:“处于河北的怀州和河中的冀王朱友谦如今已经臣服于晋国,这两地都是北连太行,南临大河,位置极为重要。不知大王打算何时将其收复?”

    河中节度使掌管的地区就是后世的山西西南部,蒲州、盐城一带;而怀州则与洛阳隔河相望。

    这两处地区若是归属吴国,那么吴军就能从两地出兵,攻入山西,威胁到晋国老巢晋阳;若是归属于晋国,那晋军就能从这里渡河南下,威胁到洛阳,甚至有可能夺取陕州、虢州,从而将关中与中原的联系切断。

    不管对哪一方而言,这里都是极为重要的地区。

    杨渥沉吟片刻,道:“这两地暂时不要理会,既然他们已经投降了晋国,那就由得他们去吧。孤暂时还不想与晋国发生冲突。”

    若是在刚刚消灭梁国的时候,他或许还有心趁着镇州尚未平定,主动对晋国发起进攻;但真等到灭梁之后,他却改变主意了。

    晋国不是梁国,吴国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将其消灭,所以要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不能有冒险的心思。

    如今中原刚刚平定,许多地方虽然占领,但人心尚未彻底收服,大量梁国降官降将都还存在犹疑。

    若是此时贸然出兵攻打晋国,却兵败而归的话,这些地区很可能出现动乱,到时候晋军发动反击,吴国甚至连刚刚得到的中原都有可能再度丢失。

    若是杨渥此时镇之以静,等时间流逝,这些地区自然就会完全消化,人心稳固,到时候即便与晋国交战有所不利,内部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晋军想要反击也难以取得什么战果。

    到时候吴国就处于不败之地,可以凭借强大的国力来不断削弱晋国。

    此外,历史上的镇州虽然最终被晋国平定,但晋国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李嗣昭等名将都陨落在这场战争中;若是吴军主动发起进攻的话,谁知道会不会影响到镇州战场,从而让那些原本应该死掉的名将活了下来,这就得不偿失了。

    “自古以来想要平定天下者,无不先稳固根本,然后再设法平天下。如今天下局势站在咱们这一边,时间拖延得越久,咱们的力量就越强,晋国实力却会日益衰弱,咱们根本不需要冒险。所以这一两年内,若是晋军不主动南下的话,孤不会主动发起对晋国的战争。”杨渥道。

    众将听了有些失望,但他们也知道现在主动出兵攻打晋国的话并无必胜把握,毕竟梁国的实力有目共睹,当年全盛时期各方势力都要避其锋芒,然而梁军与晋军交战却败多胜少,这就足以说明晋军的实力。

    此外,晋军骑兵众多,而吴军却以步兵和水军见长,以前对付以步兵为主的梁国时还没什么问题,但对付骑兵众多的晋军,大家都没什么经验,难保不会兵败。

    想到骑兵的威胁,周本站出来道:“大王,臣以为晋军骑兵多,而我军以往的战术多是对付步兵。所以臣建议,从现在开始军中就要多加强对付骑兵的训练,还可以多装备一些长枪、战车等。”

    郭崇韬和李承鼎等人站出来附和道:“臣赞同周将军的意见,骑兵的威力有目共睹,以前咱们的骑兵能够压制住梁军;但若是与晋军交战的话,咱们的骑兵就要处于弱势,而且晋军将领多擅长运用骑兵,所以在防备骑兵方面我军的确有必要进行加强。”

    “嗯,不错,诸位爱卿能想到这些,孤深感欣慰。这样吧,你们几位都督回头都好好想想对付骑兵之策,让下面的将军们也要好好想想,下次军议的时候咱们专门讨论此事,定个具体章程出来。”杨渥想了想,道:“今天咱们还是商议大略上的事情,各位还有什么事情要奏吗?”

    郭崇韬站出来道:“大王,岐王派其长子前来祝贺我军灭梁国,不知大王对岐国有何打算?”

    “岐王吗?他既然派长子前来庆贺,那就好好招待就是。”杨渥笑了笑:“或许将来咱们能否平定岐国,重点就在此人身上呢?”

    “大王难道不打算派兵征讨,想用其他手段将岐国收复?”郭崇韬有些惊讶。

    采用强力手段将一方势力迫降,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比如岭南的刘龑就在吴国的大军压境之下选择了投降。

    此外,福建的王审知同样向吴国投降,虽然因为其子造反使得吴国最后还是动用了军队,但若不是王审知先投降的话,吴军后续用兵也不会那么轻松就取得胜利。

    不过不管是王审知还是刘龑,他们都只是实力较弱的割据势力,在整个天下来说也就只能偏居一方。

    而岐王可不同,当年李茂贞势力最强的时候,连朱温都要忌惮三分;后来与朱温、王建等势力连连交战,虽然屡战屡败,但谁也无法彻底将其消灭。

    这样一方强力势力,即便如今国势穷困,但众将依旧不认为可以将其迫降。

    严可求站出来道:“臣倒是觉得将岐王迫降是有可能的。诸位只看到了岐王当年强盛之时的风光;的确,那时候的岐王完全可以算是与梁国、晋国、蜀国还有我吴国相提并论的大国,天下间任何一方势力都不能将其忽视。然而世道变迁,如今早已经不是当年了。”

    “如今的岐国东败于梁,南败于蜀,所控之地不过七州,且人烟稀少,百姓穷困,国势早就不能与当年相比。当年的岐国固然算得上当世大国,但如今的岐国却只能算比定难节度使这种势力稍强一些的实力了。”

    当今天下相对维持独.立地位的大国还有岐国、吴国、蜀国和晋国。

    其中实力最强的当然是吴国和晋国,能够争夺天下的也就是这两家,其他势力基本上已经没有希望争夺天下。

    蜀国的实力比晋国、吴国稍差,也算天下间的大国,再加上拥有山川之险,防守起来较为容易;不过凡事都有两面,蜀国在拥有山川之险的同时,也造成了蜀人普遍不思进取,以为只要据险要之地防守就能关上门来安享富贵;所以蜀国虽有些实力,但也只是冢中枯骨罢了,将来迟早被他国所灭。

    至于岐国,其实此时的岐王实力大损,远远无法与另外三大国相比,其处境也是最为艰难的一个,靠着岐王以往的威势勉强被称为大国。

    除了四个大国外,还有夏州定难节度使、灵州朔方节度使、镇州成德节度使,定州义武节度使等,这些藩镇也拥有一定的实力,不过不足以独.立一方,只能投靠大国,以换取对内部的“合法”统治权。

    此时,听严可求谈到岐国的实力,杨渥接口道:“岐国屡战屡败,其内部人心已经有分裂之兆,这些年不断有将领背叛就是明证。可以说若不是岐王的积威尚在,只怕岐国早就从内部瓦解了。”

    “而且诸位也别忘了,岐王如今已经六十六岁,他还能活多久呢?一旦岐王死去,他的儿子没什么威严,根本难以驾驭住岐王麾下诸将。所以到时候孤给此人加官进爵,再对岐国诸将进行分化拉拢,未必不能将岐国彻底收复。”杨渥笑道。

    平定天下未必都需要派兵征伐,若是每一地都要用兵的话,那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消耗多少国力;有时候适当采取一些手段也能够起到开疆拓土的效果。

    历史上的岐国最后就是在李茂贞死后被晋国给吞并了,这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战争,且晋军还借助岐国的地盘向南一举灭掉了蜀国。

    既然晋国能兵不血刃的收复岐国,那吴国只要手段得当,未必就不能取得相同的结果。

    “岐王这次派来长子出使,其目的无非就是想要观察我国的实力,以决定接下来的行止。所以岐使在吴期间,诸位将军可以邀请他们去军营中见识一下,要让岐王明白我军兵强马壮,难以匹敌;这样的话他应该会识时务的向孤请降,从而让孤有了干涉岐国的大义名分。”

    “此外,孤听说岐王这次派来的长子李从儼喜爱文事,好读书,尤其擅长吟诗作画,对军国大事没什么兴趣,这一点很好!咱们可以在这方面下手,他前来出使的这段时间除了让他见识我军实力外,也可以让他见识一下我国在文治方面的成就,最好让他去南方见识一下江南的繁华之处,给他引荐一下国中大儒等。”

    “只要这位岐王的继承人完全被我国所吸引,将来还怕收复不了岐国吗?”杨渥满脸都是奸诈笑容。

    严可求等人脸上也都露出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吴军兵不血刃占领岐国的那一天;唯独众将不怎么乐意了,若是四方平定,不需要用兵就能开疆拓土,那要他们这些将军作甚?

    当然,他们也知道如今天下远未到太平之时,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还多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