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修真小说 > 我的分身是洪荒天道 >一百二十二 白马非马
    但实际上,小白龙无论是在文学形式上,还是在自身的价值上,在西行组合中,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孙悟空是心猿,而小白龙化身的白龙马,被称为意马。

    心猿意马,这是一个组合啊,一个team!

    而实际上,在真正的历史上,白龙马,算是唯一真正配着玄奘法师走过全程的了。

    对此,陆渊在来之前,已经做足了功课。

    因为这是个黑暗西游,他也做好了它会和原著中大不相同的心理准备。

    但料想来,既然这是一个和西游类似的世界,那大方向自然是不会错的。

    而后来,唐三藏的西行,也引证了他的这个想法。

    虽然在这里唐三藏的西行原因换了,但到底还是西行了。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这样的记述:

    明日日欲下,遂入草间,须臾彼胡更与一胡老翁乘一瘦老赤马相逐而至……胡翁曰:“师必去,可乘我马。此马往返彼吾已有十五度,健而知道。师马少,不堪远涉。”法师乃窃念在长安将发志西方日,有术人何弘达者,诵咒占观,多有所中。法师令占行事,达曰:“师得去。去状似乘一老赤瘦马,漆鞍桥前有铁。”既睹所乘马瘦赤,漆鞍有铁,与何言合,心以为当,遂即换马。

    这就是白龙马最早的由来——其他它并不是白色的。

    而后,玄奘的坐骑被赋予“神化”色彩,同时还强调了老赤马对西行所起的重要作用。

    而“赤色”,也为以后的火龙形象以及白龙马在《西游记》中承担的五行“火”的角色定下了调子。

    在宋代无名氏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入九龙池处第七”中,有猴行者与“馗龙”斗法一节,这和《西游记》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的情节颇类似。

    但在《诗话》中斗法的结果是“困龙半死,隐迹藏形”。

    猴行者拘得背筋,结条子与法师系腰。

    在这里,“猴行者”做了一件和哪吒三太子一样的事——抽龙筋。

    这里只是将龙筋作了法师的腰带,并没有龙化为马的事发生。

    但后来有写:“法师才系,行步如飞,跳回有难之处。盖龙脊筋极有神通,变现无穷。三藏后回东土,其条化上天宫。”

    这龙筋也和白马一样,起到了方便脚力的功用,而且龙筋最终“化上天宫”也算是成了正果。

    而在《西游记杂剧》第二本第七出《木叉售马》中出现的火龙三太子一出场便自述道:“小圣南海火龙,为行雨差迟,玉帝去斩龙台上,施行小圣”。

    而当观音知道他是“南海沙劫驼老龙第三子”后,便要“朝奏玉帝,救得此神,着他化为白马一匹,随唐僧西天驮经,归于东土,然后复归南海为龙。”

    这一段,是不是就和《西游记》中观音点化白龙马的一幕几乎相合了?

    不过,在《西游记》中,龙马的形象有了较大的变化,火龙成了玉龙,受罚的原因也由无意的“行雨差迟”变成了故意“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而后被自己的父亲“表奏天庭,告了忤逆”。

    同时作者还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白龙马的地位。

    在此之前,白马在取经途中主要作用就是干体力活——驮唐僧或者经卷。

    比如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中:唐僧被诬,悟空被逐,八戒无踪,沙僧被俘,小白龙为救唐僧,现身和黄袍怪大战一场,虽然最后落败了,却也露了挺大的脸。

    而且是他力主请大师兄孙悟空出山,成为扭转这一场战斗局势的关键性的人物。

    他虽然是脚力,但在《西游记》中已经被赋予更加丰富的意义。

    拐来了孙悟空之后,陆渊一路过来,都在思考,该如何处理白龙马这一档子事。

    如果他和原著中的一样,是属于“忤逆犯上”,被罚在这里,那陆渊是有点不能接受的。

    因为这种行为,让他有点小白龙是被天庭安插在这里的感觉。

    也就是说,这很可能是个敌方的小内。

    当然,也可能是陆渊想太多了。

    “你们是何人?为何来此?”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头顶响起。

    陆渊猛然抬头,循声看去,发现是一个邋里邋遢的老头,坐在一旁的溪边饮酒。

    山林里的老头?

    陆渊看了看四周,并不像是有人烟的样子。

    就是他们脚下踩的这条“路”,都是孙悟空和他轮流在前面打出来的。

    至于唐三藏,负责牵马就好了。

    一旁,孙悟空早已掏出了金箍棒,变作等身大小,一双猴眼瞪着那老头。

    值得一提的是,孙悟空这会儿的修为,可不比两个月前刚从五行山出来的时候。

    虽然这五百年间,他灵蕴被夺走不少,甚至一度全身上下都没有一点可以调动的法力。

    但他本身的根基却还在。

    他现在的状态,就有点像陆渊,都是境界很高,修为却还没有跟上。

    然后经过了两个月的修炼,他终于从原本的没有一点修为,变为了如今......依然没有一点法力的状态。

    孙悟空:(╯‵□′)╯︵┻┻

    ヽ(#`Д′)?┌〃

    陆渊也对孙悟空的这种情况有些困惑。

    然后两人摸索了很久,终于搞清楚了一件事:孙悟空这五百年间被夺走的灵蕴,实际上就是和他修炼息息相关的道基!

    失去了道基,就像是很多修真小说中的先天废灵根,是没办法再修炼的。

    得知此事后,孙悟空一度非常沮丧。

    不过后来,陆渊发现了另外一个能帮他的方法,就是利用功德。

    然而,孙悟空五百年前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在花果山,也干过打劫杀人的勾当,大闹天庭,也杀了不少的天兵天将。

    虽然不知道功德的真正判定标准到底为何,但陆渊看了之后发现,他的身上并没有功德存在。

    然后他看了看唐三藏,赫然发现,用他那真灵中的天道权柄来看唐三藏时,他身上的功德,浓郁到光芒四射的程度!

    比羲和望舒她们身上的都要多不知道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