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胆大包天 >第169章 闯将云集!
    去深市蹭了一下后。

    李均和众人坐着长途火车到达北海。

    前往新设立南岛省李均可是有很大的图谋。

    老五股可以短时间给李均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持有的时间超过二十年以上,那利益会更加的大,所以那是长期持有的事情。

    而炒南岛省的地皮那可是一笔巨大快钱,那快钱自己不挣,那也是被别人挣去了。

    在北海的火车站,李均就眸光闪闪。

    北海这边的地皮,李均也是眼热,因为它在南岛省对面,所以再过几年也被炒得非常热。这个十万人的城市在未来会冒出1000多家房地产公司,全国各地驻扎在北海的炒家达50余万人。经过轮番倒手,政府几万元/亩批出去的地能炒到100多万元/亩。

    数十倍的暴利,还是坐着发财,啥都不用操心,李均怎么不眼热。

    经过琼州海峡火车轮渡,到达海南岛。

    岛上有不少标语写着: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花常开。

    南岛建省的第一年,全国人民似乎都为那座漂浮在南中国海上的岛屿所疯狂。

    对于当地老百姓而言,所谓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他们暂时并无特别的感受。

    自己的日子和以往并没有什么两样,夜晚仍旧是停电,马路上照样没用红绿灯,交警悠闲地把手里啃了半截的甘蔗当指挥棒东戳西画疏导交通,他们唯一诧异的好多外地的大陆崽来了。

    他们好像是大陆那边冒过来的十万“人才”。

    他们像是鸟群一样飞来,有人提着沉甸甸的密码箱,但更多的人则是背着简单的行李,有人甚至连回程的费用都没有准备好,许多人把南岛省办特区视为本世纪最后的一次机会,是21世纪华夏的最后一趟末班车。

    那些人才一个个看上起都是雄心勃勃,人人都感觉极为良好,一副要干大事的样子。

    如农夫山泉的创始人钟睒睒,当年从《浙江日报》停薪留职,跑到海南做起了蘑菇生意,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鲸吞沃尔沃、戴姆勒奔驰的吉利汽车大鳄李书福,也曾带着8位数的资金闯滩南岛房地产。

    后市鼎鼎有名的大佬冯大仑就是这时候登陆南岛,他与27岁的王公权,27岁潘石屹,易小迪,刘军,王奇富一起创立房地产公司万通,在南岛房地产热潮之中各自淘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后世万通六君子分道扬镳,冯大仑在燕京建立CBD,但没有人否认,后世活跃在华夏商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中,有许多都曾有“闯南岛”的经历。

    无数的他们称之为最早的海岛“闯将”!

    那些人比南岛本地的居民皮肤似乎要白一些。

    李均到达南岛的第一个晚上,很是燥热,他住进了就近的湖光旅社,旅社门口走廊到处都是拿着蛇皮袋的闯海“人才”,有比较贵的两个人一间的房子,每晚是三元七角,有多人的是两元,地下室的房子是1元,很多人不愿意住宿比较贵的,因为很多人都是因为不富裕才来闯荡海岛。

    他们奔赴南岛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寻找自由,活出个人样。

    这些人有想当官的,有想发财的,有想出国的,还有的暂时没有想清楚,觉得反正换一个地方肯定不一样,何况在特区。因为有深市的先例,大家觉得这是华夏本世纪知道的一次机会,恐怕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湖光旅社的条件很差,汗臭味、溲饭味,还有做饭煎炒的油烟味混在一起,让人忍不住想呕吐。

    湖光旅社外面很热闹,那些大街上都是人才们的吆喝声和叫卖声,当地的老百姓从那时候起才知道了除了海鲜和抱罗粉之外,天底下竟然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好吃的。

    说乱七八糟一点都不过分,因为人才们的手艺参差不齐,他们并没有把那些食物原产地的滋味弄出来。好在南岛人只图吃新鲜,他们压根不知道这些食物的原汁原味是什么。人才们应该感谢当地人,正是他们的慷慨解囊挽救了他们羞涩的行囊。

    这一夜,李均睡不着,这旅馆的条件这个后世来的李均真是接受不了,最重要的是这块土地上的财富,让李均激动得睡不着。

    这个岛屿将在未来突然冒出两万家房地产公司。

    这个岛屿上两个大城市的土地地皮和房价都会炒上天,李均这次来南岛也是为了地皮,就比如这海亚市的地皮现在是十几万一亩,南岛房地产崩盘之前可都是炒到了800万一亩!!!

    十分的暴利!

    当年很多人都是靠着这地皮发家。

    现在李均就是来这里发一笔“地皮”大财!

    不过炒地皮前需要成立房产公司,需要人才。

    所以李均现在需要召集人马,成立公司,才能手握地皮。

    第二天他在南岛花了一笔资金成立了房产公司。

    公司注册后,自然就是招募人才了。

    显然李均招募的不是建筑方面的“人才”,因为他只是想跟着大势炒地皮,所以招聘的自然是其他方面的人才。

    颇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这时候很多闯荡南岛的人都会奔赴的海岛人才交流中心,在那里,很多年轻人都会花上5元钱填写一份求职表,运气好的时候可以碰上招聘单位的现场考评。

    现在李均就在那里。

    人才交流中心是一座简易的二层楼房,那个地方叫做三角池,在南岛,人才们的嘴边挂着它,所有的媒体注视着它,就连国外的各大通讯社,如美联社、路透社等也在那一段时间把它作为关注的焦点,他们这样描述着:在华夏新成立的南岛省一个叫三角池的地方,形成了知识分子自由流动的集聚地,全国各地来的人在那里可以得到人才交流的各种信息。

    李均从人才中心组织人事部登记交了一点钱,写下了他招聘的启示。

    现在三角池,可以用人山人海形容绝不过分,挤进人群中你可以看到人才们三五成堆地相互交流求职的信息,或高声喧哗,或窃窃私语,脸上露出得意、焦急、无奈、愤怒、疲惫等各种神色。

    无数背井离乡的青年人聚集在这里,十万或者更多,南岛省无法一下子消化,没有那么多岗位,根本需要不了那么多人,供需之间根本不成比例。

    李均觉得自己应该在这里能找到适合他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