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贯史道祖 >第四十七章 归土
    刘良这个父母官,本来就当得很累很累。但想想是为自己家的天下出了一份绵力,他也就忍了,他也就不见异思迁了。但是王莽篡了大汉,现在已经是“新”朝了,他这个芝麻官当得还有意思吗?于是,他召集了家庭的会议。

    刘良告诉大家,我们刘家的江山算是已经完了,王莽抢了我们刘家的天下了。我们都该怎么办呢?

    刘縯已经十八岁了,他忍不住开口讲了话:“这不能就算了,我们就在这里反了吧?”

    “就这么几个人造什么反啊?”刘栩说。刘栩是刘良的大儿子:“我看还是随遇而安吧?父亲您这个县令,又没有人来罢你的官,管他姓刘的天下还是姓王的天下,我们小老百姓得过且过吧”!

    “我想继续读书,多读一些书,将来总是有用的吧?”十三岁的刘秀说。

    大家又说不下去了。

    “我认为,我坚决不当这个“新”朝的县令了,我们还是返回家乡吧?我们回到春陵,该种田的种田,该读书的读书,大家都在一起,总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总比在这里硬当着这个官强。”刘良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同意,于是,大家都开始整理行装了。

    从萧县到春陵,路程倒有千里之遥,刘良家只有一辆马车,这怎么走啊,那辆马车只能装一些行李,坐几个妇女和儿童,那怎么办呢?走吧!路上再想办法吧。于是刘良带着几个较大的孩子,刘栩则赶着了马车,他们走上了回乡的道路。

    刚走了半天,大家便又饥又渴了,刘良让大家坐一会儿,吃些干粮喝些水,这时看见前面的树下,停着了一辆马车,在一旁的树上还系着了五匹马。他们便走了上去。

    “怎么又是你?”刘縯奇怪地问道。

    只见赶着马车的,还是那个童颜鹤发的,不知有多少年龄的老道,老道笑着说:“你们刘氏兄弟这么好的父母官。为百姓做了多少的好事,出家人不帮你们?帮谁啊?”

    “你是专程来帮我们的?”刘良问。

    “是啊!专程来帮你们的,你们从小的时候,我就给你兄弟三个。”老道指了指刘縯、刘仲和刘秀:“看过命相的,还记得吗?”老道问道。

    “是啊!我十一岁的那年,父亲让他给我们兄弟三人都看了命理,他说我们将来必定大富大贵。”刘仲说。

    “是啊!将来恢复刘家的江山,就在你们家的身上了。老道现在给你们家出一些绵薄之力。如果将来你们得到了天下,可是要给老道造一座像模像样的道观啊!呵呵!”老道笑着说。

    “好说!我将来当了皇帝,我就封你为国师吧!”刘縯拍着胸膛说。

    “那倒不必,老朽山野之人,不惯居于庙堂之上,就盖个道观吧?”老道还是笑着说。

    “那我们击掌为誓吧?”刘縯走了上去,同徐该击了一下掌。

    于是刘县令的全家,便都成了机动部队了。

    不过走了数日,他们便来到了一座小城,那座小城的四个门上,都写着“昆阳”两个字。

    徐该是算过的,因此他是知道,这一座小城将来是要名扬天下的。因此,他故意在城门口停住了马车,好让大家看看清楚。于是,大家便在城门口的小洒店里打个尖。

    “这个城跟萧县真像啊?”刘仲看着那厚厚的高高的城墙,不由得叫了起来。

    当然这昆阳县是颍川郡通往南阳郡的必经之地,在战略上也是兵家必争的要冲,将来要发生在这里的事,是会震惊全国的。

    一家人急急地行了有近二十日,方才回到了家乡春陵,在家里安顿好以后,刘良便带着六个男丁,去拜访了族长刘敞。

    虽说刘良同刘敞是同辈,但刘敞是袭了侯爵的,刘良要向他行礼,但被刘敞拦下了。

    “国家不幸啊!我这侯爵也被降为子爵了,我们还是兄弟相称,更亲切一些吧!”刘敞感叹着说。

    “兄弟你也不要难过,我们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刘良想起了那个老道说的话,“只要大家活着,我们刘家就不会没有希望啊!”

    于是,刘良一家十二口,便在家乡春陵定居了下来。

    刘秀的母亲樊娴,其实她的娘家是南阳的大户人家,她的父亲叫樊重,但是已经过世了。他带着刘秀和小女儿刘伯姬,回到娘家去看了弟弟樊宏和弟媳。

    刘秀和刘伯姬,看到舅舅家的一座连一座的高阁,花园里的小桥流水,都高兴地玩着。而樊宏这个大舅舅,因为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两个孩子,因此也是喜欢得不得了,他一再告诉姐姐,有什么需要,一定要告诉他,同时他命令家里的人,马上给刘秀和刘伯姬,每人做了一身新的衣服。

    刘良家在春陵定居了下来,刘秀每天都帮着母亲种田,而刘縯却是横草不拿、竖草不沾,他整天在腰里挂着宝剑,到处结交着朋友,因此刘家门上的宾客不绝,刘良既不反对也不支持,但是他的内心,却是深深地希望着这个大侄子,能够成为一方豪杰,将来能够平定天下,为刘家争这口气的。

    不久,刘秀的大姐刘黄,嫁给了新野的大户邓家,她嫁的丈夫名叫邓晨。

    紧接着,刘縯、刘仲和刘栩,也都娶了媳妇。而十四岁的刘秀,却还是每天起早摸黑地在田里干着活。他已经成为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了。

    不久,由于王莽的对外政策的不妥,惹翻了匈奴的单于。匈奴的单于,坚持要求王莽归还被收去的单于玉玺。但王莽却坚决不同意。因此匈奴的几个单于,不停地带兵侵扰着“新”朝的北面边境。

    王莽大怒了,他纠合起了三十万兵力,兵分八路地对匈奴进行了讨伐。但许多百姓本来就衣食无靠,征了兵后便沿途逃窜,王莽的三十万大军到了北部的边境,便只有十多万了。王莽又下令增兵,又下令再一次征兵。

    当然,刘良家的男丁,也是有义务去当兵的,但都不愿意去为王莽当替死鬼,便只能交代役钱了。

    公元11年,王莽又下了诏书,说他的官制改革无法再进行下去了,又恢复了汉制的官名和仪法。王莽也已经五十六岁了,他的大儿子王宇,被他毒死在狱中。他的二儿子王获,因为擅杀了家奴,被他硬逼着抵了命。第三个儿子是个低能,他便把四儿子王临,立为太子了。王莽为太子设了,许许多多的师和友以及祭酒,专门教授太子诗、书、礼、乐。

    公元12年,王莽又下了诏书,认为井田制的实行,目前还不太成熟,因此先暂缓实行。

    当时的高句丽(即原来的高丽),是“新”朝的属国,王莽又征发了高句丽的兵,一起去征讨匈奴,但高句丽不愿出兵,王莽又下令,把高句丽改名为下句丽。其实王莽的治国,他都是在玩耍,都是在种试验田,他的政策,其实对任何一个阶层,都是没有好处的。

    公元13年,王政君终于以八十四岁的高龄谢世了,她的既是王家的长辈,又是刘家媳妇的双重身份,也终于宣告结束了。她临死前要求,把自己埋葬在汉文帝的渭陵的旁边,但王莽却下令,在两夫妇的陵墓的中间,挖了一条深深的长沟。因为王莽认为,现在天下已经姓王了,王政君毕竟是王家的长辈,是要同刘家划清界限的啊!

    有一天,刘秀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穿着汗湿了的衣服,拖着带泥的鞋回到了家中,他见刘縯坐在了厅里,他嘲笑地看着刘秀:“三弟啊!你的田种得已经超过了高祖的弟弟了吧?”

    “我也不是没有志向,但家里十几口人,毕竟都要吃饱肚子的啊!我不种田/你不种田,谁种呀?”刘秀问。

    刘縯无言以答。

    刘縯还是斗鸡放狗、舞刀弄枪,要么就是大会宾客,那天他正在舞着剑。

    “大哥!我想了许久,认为你教训得对,男儿当志在四方,不应甘心于农田,我准备在空余的时间里,白天练武夜晚读书。”刘秀说。

    “好啊!咱们老刘家果然不出孬种的啊?读书得你教我,但这刀剑矛戟、弓弩骑术我还是可以教你的。”刘縯激动地说。

    第二天,刘縯就找了几个小兄弟,开始教习刘秀武艺了。但刘秀只要学剑。

    刘秀按照刘縯教习的招数,在庭院里慢慢地舞起了剑来,舞着舞着,他感到自己的腹中有一道罡气,先是沿着他的任脉冉冉地上升,然后竟然沿着他的手太阴肺经经络,经过了尺泽、孔最和列缺穴,向大拇指上的少商穴贯来。

    他这时正平端着剑,自左向右划去,只见剑尖贯出了一道白芒,“哧!”的一声,他面前的那颗小树,已被剑芒拦腰削断了。

    刘縯大吃了一惊,他连忙走了过来,看着那半棵轰然倒地的小树,他看到了那平齐的断面。

    “你是怎么把它削断的?”刘縯惊奇地问。

    刘秀着急了,他也不知道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徐福从六岁起入了刘秀的舍,便每天不缀地习练着道家的吐纳之术,他已经习练了十二、三年了,早就已经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返虚了。这条路徐福是走过一趟的,这走第二趟,便就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他早就打通了任督二脉了,也已经过了小周天循环,他现在的全身真气贯通,但从来也没有使用过,没想到今天只是空舞了舞剑,便把离剑尖还有数寸之遥的小树用罡气削断了。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大概是被剑尖削到了吧?”刘秀惊恐地回答。

    刘縯拿过了刘秀手中的剑,使劲地向那根树桩削去,但剑仅仅砍入了那根碗口粗细的树桩的三分之一,便被卡住了,他不解地看着刘秀,又握起了刘秀的右手,反复地看着。

    旁边的那两个朋友,也是万分地不解了,看看这个刘秀,人长得比较清秀并较为消瘦,怎么会有如此的大力的呢?

    “大概是每天下地干活,练出来的力气吧!”刘縯想出了这个唯一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