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修真小说 > 截教之再起西游 >第6章 线索
    自柳贯一来到这东海之滨后,却并未有任何金鳌岛的线索,就连一丝仙道信息的只言片语都不曾听过。于是他便沿着这靠着海岸的国家或是城镇一路向南飘荡,每路过一处便留心探访仙迹。

    如此又过了十五年时间,柳贯一已经由一幅中年人面孔逐渐变成了一位佝偻老者,虽然他还不足五十岁龄。他一路走啊,走啊,让整个东海沿线几乎都留下他的足迹。

    没有盘缠了,便在最近的小镇中做点零工,挣口饭钱;走不动了,便在附近找一个暖和些的山洞当作住所;生病了,便用这些年来积累的经验寻些野草药,自己熬成汁喝下。

    三十年,从他离开青茗观,到现在寻仙的路上,已经过去了三十年时间。有时候,他也常常问自己,后悔吗?每次想到这里,他心中便会犹豫几分,不过很快他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作了这个决定,便只有一往无前。即便是没有结果,他也认了,至少他为此付出过,努力过。

    .......

    青茗观,

    一间房内,一位少妇正在摇着一张小床。这时进来了一位年青人,年青人对少妇道:“夫人,棱儿睡着了?”

    “嗯,怎么样,师傅怎么样了?”少妇急切地问道。

    “嘘,出去说。”年青人作了个手势后,便向门外走去。

    少妇看了看小床上睡着了的婴儿一眼,便跟了出去。

    “师尊暂时无碍,只是日后我们青茗观恐怕会有不少麻烦。”年青人对出来的少妇道。

    “为何?”

    “墨风国那国师表面上来切磋道法,实际上是来试探我们青茗观的深浅。”

    “我们青茗观与朝庭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的,他们为何非要与我们过不去啊?”

    “师姐,你知道这句话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我想这便是那国师的目的吧。”年青人哼了一声,不屑道。

    “那怎么办?我们青茗观平平静静这么多年了,难道还会威胁到他们吗?”那少妇担忧道。

    “别担心,我马上就要突破到炼气化神之境了,而清一师弟也是如此,到时候我们青茗观便有五位炼气化神境,谅他们也不敢与我们翻脸。”年青人握住少妇的手安慰道。

    正在说话的二人便是清虚与清风,十年前,二人情投意合结成了夫妇,并于去年诞下一子,取名风道棱。三十年后的青茗观与三十年前并未有太多的变化,而清一也于五年前与清雪结成了道侣。至于其他人,早已与世俗割裂,至今孑然一身。大师兄戒嗔与二师兄戒痴在十五年前进阶至炼气化神之境,而其它六人现在皆是炼精化气后期。特别是清虚与清一二人,修炼速度更是远超他人,用了三十年时间,便快要追上了前面几位师姐师兄。

    “师姐,有件事情想问你,在我来青茗观之前,师傅已是炼气化神后期,不是说很快便会进阶炼神还虚吗?怎么三十年过去了,却不见师尊修为有任何变化?按理来说,师尊早就应该进阶了啊。”清虚疑惑道。

    清风听后,犹豫了片刻,咬了咬嘴唇,然后对清虚道:“其实,其实师尊他不是没有进步,而是他将自己的修为封印了。”

    “师尊为何要封印自己?”清虚更加疑惑了。

    “你没有发现吗,按理说师傅的寿命应该在两千岁左右,但是他的头发却早早的白了。这因为师尊他在师祖仙逝后因伤心过度,修炼时走火入魔,出了叉子,伤了根基,这才将自己封印,阻止修为上涨。所以若是强行提升修为,必会因根基所累,此生再无寸进。”清风看着主殿,叹道:“自我懂事以来,一直不知道师傅的事情,师傅他老人家也从来不说,直到后来我发现一些异常,也是在追问大师兄后,才从他口中知晓。”

    “原来是这样,那有什么办法没有?”清虚问道。

    “不知道,大师兄说师傅这种伤了根基的,必须要尽可能少的使用道法,而且要让肉身在自然中慢慢自我修复才行。”清风摇了摇头道。

    “我说师傅很少在我们面前施展法术,原来还有这层原因。”清虚暗道。

    “夫人,进去罢,朝庭的人暂时不会来了,咱们先进去看看棱儿”说罢清虚便拉起清风的小手走进房中。

    .......

    东海之滨,

    满月国,靠近海岸的一处小渔村中,柳贯一从一间破旧的草屋中走了出来,手中还拿着一个葫芦,里面装着酒。

    他走到草屋前面靠海的悬崖边上,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此刻正是午夜时分,头顶上星星和月儿多么的明亮,仿佛一层淡淡的光纱铺在了海面上,远处的海浪拍打在崖壁上,翻起阵阵白光。

    他举起酒葫芦往嘴里灌了一口酒,看着这美丽的夜色,不禁生出一股豪气,朝着远处大喊道:

    “人生三十载,

    如梦亦似幻;

    生亦如花开,

    身死花又败。”

    “前路无门何处寻,

    往事回首再叹息;

    匆匆一世如烟云,

    空留遗恨待身陨。”

    “快哉,快哉。“

    说罢,又灌了一口酒,酒入腹中,如火中烧,他正想将手中的酒葫芦扔下悬崖,便听到身旁有一人道:“好诗配好酒,为何要扔掉酒具呢?”

    柳贯一回头寻找,却不见一人,以为是出现了幻听,摇了摇头,又要将酒葫芦扔下。在他耳边又有一道声音响起:

    “仙途路漫漫,

    道阻且悠悠;

    海尽人亦静,

    扶摇九重天。

    哭叹高台上,

    笑卧云枕中;

    一线截生死,

    千般悲离合;

    莫道云深处,

    更有碧青天。”

    那声音轻吟一歌后,便消失无踪。

    柳贯一放下手中的酒葫芦,心中尽是此歌。突然,他仰天而笑,伴着泪水大喊道:“我明白了。”海浪的声音夹杂着他的呼喊声,传向远方.......

    与此同时,三十三天,上清境。

    蒲团上盘坐着一位年青人,好似二十岁左右,却面容刚毅,目光如电,并身着青衣法袍。他此时正看向一处虚空,嘴角处微微流露出一丝笑意。不过很快,他又闭上了双眼,好像睡去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