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唐朝第一女王爷 >第253章 论道
    王文,李剑和孙杨三人对视了一眼,眼中都有些惊惧,对于墨璃,现在他们是真的看不清了!

    “不用怕,他一人再强,最多在《诗》上造诣不凡而已,纵观朝野,又有几人能够精通数艺?这,正说明了他在其他方面的浅薄!”

    王文冷声开口,而孙杨也点点头,起身道:“李大人在《诗》上的造诣,真是令我等大开眼界,不过嘛,想要折服我等人,一门《诗》远远不够,王某人,想要请教李大人《书》的内容!”

    《书》指的乃是《尚书》,也称为《书经》,乃是战国以前流传而下的,所记载的大多是当时有关政治的一些言论和史事。与《诗》并列儒家六艺之一。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够精通六艺的寥寥无几!他们几人都是一个领域的杰出者,同时拷较之下,恐怕当朝都没有几人能够承受住。

    一边的尔东,都不由得皱了下眉头,他搞不懂这四个为什么要难为墨璃。

    墨璃却是看向剩余的三个人说道:“时间紧迫,不知道其余两位大人,是否有想要考较李墨的,如果有的话,不放一起提出来吧!”

    这话虽然说的客气,但是意思却是很残暴:你们一起上!

    场中所有人都是一愣,随后是生气,李墨居然如此托大,这么看不起他们。

    “呵呵!本官这么多年,还从未有人如此狂妄过!李墨,这可是你说的,别怪我们以多欺少!”

    其他两个人也怒气冲冲的站了起来,孙杨也是脸色阴冷,李墨居然敢如此轻视他们,让他们脸上十分难看!

    “既然你想让我们一起上,那我们就一题定胜负!我们两人各自出一题,你来回答,你也出两道题,我们两人回答!”

    李剑开口,接着道:

    “本官精通的,乃是《礼》。本官倒要看看,你如此猖獗,是否真的识得圣人之礼!”

    咄咄逼人,他也是同样一个领域的大家,丝毫不弱于王文和马克。

    他二人都已经下定决心,唯有让李墨颜面扫地,才能找回这个场子!

    墨璃看向孙杨,“不知道这位大人精通那一方面的文学?”

    孙杨闭目不语,看着他的样子,墨璃皱着眉头有些不悦。

    “老孙精通天文,跟我们不一样。”马克替孙杨解释道。

    “既然如此,一会我也与孙大人讨教几分”墨璃淡然笑道:“现在就请两位大人,请出题吧!”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王文摇头晃脑的说道,“李大人可知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出自何处。”

    “王大人这题可很简单。”墨璃自然懂的,这个是20-21世纪新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墨璃开始给王文慢慢的解释道,“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他重视内心修养,构建了以“仁政”为核心,以性善论为基础和特色的完整学说。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他的民本思想,即“民为邦本”。”

    “这句名言出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邦就是国的意思。《礼记·缁衣》记曰:“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讲的是君与民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君要以民为本。《荀子·哀公》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用水与舟的关系来比喻官民之间,如果船被水打翻了,不能归罪于水,最值得反思的恰恰是驾船之人。因此,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与国家利益、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呼吁关心、关注民众的利益和疾苦。因为民众的利益是国家的根本,有民才有国。”

    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

    孟子认为,一个政权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设身处地解决民众所关心的切身问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和梁惠王之间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梁惠王说:河内出现了灾荒,我就把河内的百姓迁到河东;河东出现了灾荒,我就把河东的百姓迁到河内,但是我国的民众为什么不见多?别国的民众为什么不见少?对于梁惠王的提问,孟子回答:“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所生活的时代,战乱纷争,诸侯国各自为政,统治者如果肆意妄为,本国的民众就会跑到别的国家,这样自己国家的人口会越来越少,从而对国家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孟子还用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告诉梁惠王,他没有做得很好,没有设身处地想民众之所想,没有真正了解民众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孟子提出与民同乐之思想。他问梁惠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孟子·梁惠王下》)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听音乐和与大家一起听音乐,哪个会更快乐?梁惠王回答,当然是和大家一起听音乐更快乐。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指出,同样是听音乐,能不能做到与民同乐很重要。如果不能与民同乐,不去关心民众疾苦,而是独自享受快乐,必然会遭到民众的背离。民众生活在穷困潦倒之中,受饥寒交迫之苦,却置之不理,独自享受娱乐歌舞,这必然会引起民众的极大反感,因为没有想民众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孟子·梁惠王下》)其结果可想而知。相反,如果能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那么不仅能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民众还会因此而感到欣慰。“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孟子·梁惠王下》)可见,同一件事,如果不能与民同乐,则无法得到民众的认可和拥护,如果能够与民同乐,则会为民众所接受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