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我的老子是崇祯 >第二百零八章西山村
    “朕将要组建的这支新军,将采用募兵制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一批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一颗报国之心的青年。新军的所有编制和训练方式,也将会与其他各军有所不同。其所费之军饷,朕决定暂时不由国库承担,从朕的内帑里出。”

    听到天子说这最后一句,倪尚书便不在集中精神去关注这件事了。只要不让他户部掏银子,那什么都好说,自己也就管不着了。

    不过,孙承宗这个时候站出来凝声道:“陛下,新军的所有军费都由您的内帑出,那老臣想知道,这支新军是否归为陛下您的亲卫?”

    孙阁老这一问,算是问到了组建新军的重点。天子出钱组建新军,那这支军队到底该归属于朝廷呢,还是归属于天子的亲卫名下?这里面可是有大学问,不把此事弄清楚,也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朱慈烺看了一眼自己特意请回朝堂的孙承宗,他之前并没有考虑过新军的归属问题。现在既然孙承宗当着百官的面提了出来,那想必孙阁老也是想借着早朝把新军组建后的成分确立好。亲卫和一般的普通军队俩者差异不小,必须区分清楚。

    “孙阁老这个问题问得好,朕之前在考虑组建新军时,并未想过新军的归属。不过,组建这支新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关抵御满清鞑子,那这支军队自然就不能归属于朕的亲卫。朕是这样想的,等新城修筑结束,就将新军驻扎在新城内。一来,那么大一座新城,等老百姓都住进去,就需要一支军队来维持秩序。二来,京城内外的京营军队数量众多,再有新军进驻,只怕会显得拥挤不堪。所以,将新军驻扎在新城内,是目前来看最好的选择。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将新军驻扎在新城,也不是什么大事,殿上的群臣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就是孙承宗也觉得将新军驻扎在新城是很合理的。本就是自成一军,自然要有属于它单独的驻地。

    “各位爱卿既无异议,那此事也就这么定了!”朱慈烺可不给文武百官更多的时间去考虑,一锤子买卖做习惯了,朱慈烺有些刹不住车。

    最后,整个早朝就决定了俩件事。宋应星也以此一举成名,瞬间变成了百官眼中天子的宠臣。

    一日过后,本来还是分宜县八品教谕的宋应星,直接连升四级,一跃变成了六品的建造司经历。这建造司挂在发展改革署的下面,所授的官职只需要在吏部进行备案,不用通过吏部的考评。凡是发改署的官吏,朱慈烺都可以直接发中旨进行升迁和贬谪。人事任命的权利,作为天子的朱慈烺可以随心所欲处置。当然,发展改革署现在最大的官就是王祥王公公。作为乾清宫的总管太监,王祥的品级已经来到了五品。加上他兼着发张改革署的差事,现在虽然正式的官职还是乾清宫总管,但他的品级已经不止五品了。按照朱慈烺对发改署这个衙门的重视程度,至少跟各部院衙门的级别相同。从这一方面来说,我们的王公公也能位列六部九卿一级了。

    在正式上任后,宋应星便带着朱慈烺帮他找的一些人手,开始去良乡和房山俩县之间考察地形。一座至少能容纳二十万人的城池,可不是普通的小县城,必须要选择地质结实,且地形平坦面积较广的地段作为新城修筑地点。

    选址工作进行的同时,水泥也开始了试制。朱慈烺亲自一手抓水泥的试制任务,他要在年前将水泥给做出来,然后建造水泥厂,准备批量生产,以备开年后新城的修筑。新城的修筑早一日开工,就能尽早实现以工代赈的方略,解决直隶府内大量难民的问题。

    有大明皇家银行作为后盾,新城的修筑完全不用担心银子的问题。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年底将新城修筑的所有准备工作做好,过完新年,就即刻着手开工。

    接近年关,整个北京城内外都散发着一股年味儿。今年这个新年,由于无烟蜂窝煤的问世,许多老百姓家中都不用担心会被冻着。蜂窝煤的价格比起一路上涨的木炭要便宜不少,以前买来用二十天的木炭,要是全用来买蜂窝煤的话,将会至少烧一俩个月的时间。而且,蜂窝煤燃烧起来产生的热量,比起木炭的效果更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北京城内,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普通小老百姓,都纷纷大量采购这物美价廉的蜂窝煤。

    蜂窝煤的生产制造,主要由户部和银行的黄文焕在负责。这还没到真正过年的时间,蜂窝煤的销售就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在西山上,户部和黄文焕共同出资办了一间专门生产蜂窝煤的作坊。按照天子朱慈烺的授意,这间作坊里招收的工人也主要以散落在京城内外的流民为主。尽可能的帮助朝廷解决一部分的赈灾任务。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购买蜂窝煤的人越来越多。甚至直隶府境内其他地方的商人在得知此事后,也纷纷下大订单,准备买下大量的蜂窝煤运往其他地方去售卖。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黄文焕和户部在作坊主事的人商议过后,决定逐步扩张作坊的规模

    作坊规模开始扩大,而招收的流民工人就越来越多。人口的聚集,自燃而然的就伴随着居民点的产生。朱慈烺在注意到此事后,便当即传旨意和黄文焕和户部的官员,让他们一定要去全力帮助在蜂窝煤作坊里做工的流民建造居住点。现在已经是寒冬了,不能让他们受冻受饿,必须要妥善安排他们的吃住问题。

    有了天子的旨意,黄文焕和户部的倪元璐也不敢怠慢,派了大量的人手,还提前给那些工人们预支了工钱,开始在西山建造简易的居民房。按照天子的指示,凡是在作坊里做工的流民,在年底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安身之所。就算达不到一户一间,也得能让他们住得下,有一个合适的栖身之地。朱慈烺还特意下旨将西山那一片方圆数十里的地都划给了黄文煌他们安置作坊工人,并赐名为西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