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玄幻小说 > 诸天万界第一寄灵人 >第004章 雨夜奔袭华神医
    【报:主公心肺复苏。】

    【报:主公濒死状态解除。】

    迷迷糊糊中,听到一个声音在响。

    心肺复苏。

    濒死状态解除?!

    所以,我没死!!

    吕小召意外的激动,他试图动一下身子,脑海里立马传来了一封函报。

    【报:主公试图动身,但魂体受限,十脉全损,主公行动失败。】

    他试图睁开眼睛,又收到了一封函报。

    【报:主公试图睁开肉眼,但魂体受限,睁眼失败。】

    怎么会这样?

    魂体受限是什么意思?

    【报:主公的魂体被魔神咒禁锢,无法操控身体。】

    他无法说话,只能用意识在脑袋里喊——怎么解除禁锢?

    【报:无解(靠自己无法解决)】

    一封无解的函报,让吕小召想骂街。

    活了,然后动不了,这不就是等死吗?

    他再次尝试睁开眼。

    一封函报传来。

    【报:主公再次尝试睁眼失败,自动开启魔神眼,切换魔神眼视角。】

    魔神眼开启,便能窥探四周,吕小召沉下心——即便他能用的只有这个“工具”,那也想办法用它进行破局!!

    荒野上闪电一下接一下,炸亮了乱石岗里一个浑身血迹的男孩,他看到的这个人正是他自己,瘫躺在那,就如同被人随意抛弃了无生机的破布娃娃。

    貂君儿就伏在他身边,把呼吸一次吹入他的檀口,她的脸,那么的焦急。

    吕小召知道他现在被魔神咒禁锢无法自救,只能靠外力,所以,他能心肺复苏,解除濒死状态的原因只能是——貂君儿。

    感受了他檀口轻微的呼气,貂君儿探了探他的鼻息。

    她激动了,眼泛泪光。

    “小召你一定要争气,你撑一下,姐现在就带你找大夫!”

    ……

    暴风雨的乱石岗,雷电下的夜路并不好走。

    貂君儿背着他,艰难地移动着,但吕小召知道,平日里貂君儿明明连背他的力气都没有!

    但这一刻,她就像一位大力士,满地淤泥,步履艰难,但她却是焦急的往前赶着,用她能用上的最快速度……

    暴雨如刀一般卷到她脸上,雨水打湿了她的衣服,她没有闪避,她就这样昂着身,背着他,毅然地快速的向前走着。

    风雨交加,雷电滋闪,终于走出了乱石岗。

    一路背到了济世堂,貂君儿轻轻将他卸下,她早就崴了脚,脚踝肿得特别大,却不顾疼痛以最快速度来到大门前,狠狠砸门,“华神医,华神医!快开门!快开门啊!”

    一个鹤颜白发的老人开了门。

    这人便是华东来。

    华东来是华佗的寄灵人,是白城英灵殿的一百个寄灵人之一,但他不是负责斩杀魂怪的镇魂将,而是主管济世救人的镇魂医,他在白城的牌面很高,医术高明,又为人心善,人称华神医,主职给镇魂将治疗,但平常也给寻常百姓看病。

    以前吕小召经常被欺负,华东来便也是经常帮他做无偿治疗。

    济世堂内摆设,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药香的味道时隐时现,十分安静,但安静中充斥太多焦虑不安。

    华东来上前查看,几乎不必辨认就能认出:“经脉尽断,恐怕……熬不过今晚。”

    貂君儿两个眼眶红得厉害,就连小小的鼻头也像那刚熟的樱桃似的,“华神医,求你救救他,您医术高明,一定能治好他的。”

    华东来的目光顿变复杂,却是摇头道,“经脉尽断,能撑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我没把握治好他,但我觉得你的脚应该先治治。”

    她扑通,下跪,两大颗泪珠子毫不迟疑地滚下来,“我的脚没事,华神医求您一定要治好他,当年魂怪袭击貂府,吕守灵一脉为了救我,全部阵亡了……”

    她没再说下去,只是哽咽。

    “起来吧小丫头,我知道你们两个人的关系。”华东来叹了一口气,“救人乃是医者职责,不过小召十脉尽断,金疮发胀,命在须臾,仅凭凡体医术,实在无力回天,这要请动我的华佗之灵进行开刀手术才行,手术有风险,一切还需看他造化。”

    貂君儿喜极了,“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华东来双目缓缓闭上,整个心神,逐渐沉入体内,开始沟通自身华佗之灵。

    只见到华东来的身上,黄光乍现,一尊虚无的人影魂体立刻闪耀起来,附在其上。

    远远看去,华东来就像是火芯,而这尊附体之灵,就像火芯的外焰。

    这尊魂体年且百岁,但犹有壮容,正是华佗之魂。

    此刻华佗附体,华东来犹如神医降世,散发着仙尊高人的威压。

    只听得‘轰’的一声爆响,华东来的手上,一道黄光突兀的升腾了起来,最后化作了一把浑身缠绕魂焰的钳子弯刀。

    钳子弯刀插入吕小召的体内,连血带肉挖出,又将筋肉挑起,剪断,接连,辅以草药……

    剪接完毕后,钳子弯刀消失,华东来的手上多了一个魂针。

    开始缝补。

    终于,缝补完毕。

    “手术顺利,投之以药,一月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