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隐龙惊唐 >第三百七十二章 国子监门口的忽悠
    但李沐现在已经顾不得了,因为出京城在即,一切都要服从就藩。

    一旦再起波澜,影响到出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有机会呢。

    “舅舅信中可有提到,五姓内部不稳的原因是什么?”

    “据信中说,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卢、郑、李三姓反对向长孙氏进行商战,不过现在你舅舅执掌了郑氏,也就卢、李二姓反对了。可你舅舅刚刚接任家主之位,郑氏内部的反对声音也络绎不绝,无法支援崔尚。另外就是卢氏和郑氏原有郑之桓的势力质疑卢、郑二人之死,是崔尚与你合谋而为,意在替崔尚扫清掌五姓联盟大权的障碍。”

    李沐想了想道:“母亲可回信给舅舅,短期之内,理清内部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崔尚,不必理会他,如果他连这么点阻力都搞不定,我有什么理由去相信,他有能力助我一臂之力?”

    郑观音点点头道:“我儿说得是。”

    ……。

    随着李沐就藩旨意的颁布。

    嗣王府门前车水马龙的迹象渐渐消失。

    一个离京就藩的王爷,就算再厉害又有何用?

    所谓天高皇帝远,已经够不到皇帝了。

    对京城官员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这就是世态炎凉,这就是人心。

    趋炎附势,人之常情。

    要成大事,不能依靠这些人,却又少不了这些人。

    七月初七,李沐送走了李师和他的轻骑营,虽然是轻骑营,可因为押解的物资车辆太多,这支队伍的速度并不快。

    最后的三天了,李沐还有一件事要做。

    就藩杭州,李沐觉得最需要不是物资。

    因为至少在目前,李沐还有能力从长安不断地向杭州补给各种物资。

    以长安的物力,去补给一个二十多万人的中型州,轻而易举。

    但真正要治理好杭州,需要的是人才。

    从现有的京城官场选取人才,这不太现实。

    一是没有京官会想外放地方。

    所谓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大。

    这就是京城与地方的区别。

    二是李沐也看不上这些已经老成油滑的官员。

    所以,李沐就将眼神投向了长安的国子监。

    那里有着天下最大的人才储备。

    虽然也大都是官宦之后,很少有寒门子弟,但至少这些人还年轻。

    年轻,意味着可以改造。

    年轻意味着不会如他们的父、祖辈一般,心如止水。

    这一天,国子监的门前。

    一个年轻人正站在高处,大声演讲着。

    这高处是两阶梯子间,搭上一块门板。

    简单、粗糙,但很实用。

    “你们是大唐的未来。若干年后,你们中肯定有人会位列朝堂……。”

    “我曾一度以为,会成为你们中的一员……。”

    “学子除了学习,还要懂得思考……。”

    “我们不能仅仅是被动遵从上官的命令去做些什么,更要主动地去思考,我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大唐的赋税制度有着不可弥补的缺陷性,租庸调制的保障是均田制,可大唐开国时,人口才一千二百万,二十年后的今天,大唐有人口二千万,如果再二十年呢……?”

    “人口急剧地增长,带来的是原有一丁一百亩的均田制无以为继,一丁一百亩与一丁二十亩,一年所要交纳的赋税一样的。长此以往租庸调制将会名存实亡。”

    “而百姓苦于无力交纳赋税,只能投附于各地世家,以求免税、减税。以此一来,土地的兼并势头就会更加猖獗。”

    “均田制的失效,带来赋税制度的崩坏,更会令府兵制无以为继。”

    “如何去拯救失去了这三项根本制度的大唐,这是你们这一代人的职责……。”

    “你们都年轻,虽说靠着父辈门荫,便能活得很好。可我想问问,这真是你们活着唯一想要的吗?你们就没有想过为这天下做些什么吗?你们就不想青史留名,被后世称颂吗?”

    “随我下江南吧。我会在江南建造起一座学府,虽然不可能象国子监那么大,可那里有一样是国子监比不上的,那就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无论贫富,每个学龄孩子都将有就学的机会……。”

    “随我下江南吧。去江南造一块试验田,为大唐即将遇到的根本制度的缺陷未雨绸缪,这为让你名留青史……。”

    “随我下江南吧,在那里我们一同去寻找一条让大唐社稷延绵千年的康庄大道……。”

    “随我下江南吧……。”

    李沐非常、相当不要脸地在国子监门口给上千学子画着根本不存在的陷饼。

    可一个嗣王,特别是一个将要就藩的郡王说的话,没有人会将它当成戏言。

    学子们已经群情激昂。

    “学生愿往。”

    “我愿追随殿下。”

    “我等愿为殿下牵马坠镫。”

    “我去……。”

    从只有数人的呼喊声,然后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昂,直到山呼海啸。

    李沐蹩了一眼隐藏在人群中的托,他们已经消失不见。

    可欢呼声却在持续,越来越疯狂。

    群众运动总是如此,有了一人就会有两人,然后四人、八人、十六人……。

    李沐享受着被万众欢呼的畅快。

    年轻人总是容易被煽乎的。

    更何况李沐是以这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在皇城之内的国子监门口,公开演说。

    这种言词激烈的、直指朝政的方式,新奇而刺激。

    已经是国子监司业匆匆进宫,禀报皇帝去了。

    他们没有办法阻止李沐,不是说他们怕了李沐的爵位,对于国子监这种朝廷最高学府,其中就读的哪个不是官宦重臣之后?

    司业们怕得是李沐带来的二百神机卫骑兵。

    面对这个敢在金光门前大开杀戒的“鲁县子”,数十个国子监司业绝对不敢招惹李沐,他们害怕稍有不慎,会引起一场血光之灾。

    所以,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禀报皇帝,进行弹劾。

    相对于学子们的激昂。

    有一个老者的眼神也闪烁着精光。

    他已经过了被煽乎的年龄了,可他对李沐话中的描绘,有着刻骨铭心的憧景和向往。

    他撸了撸颌下长须,向前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