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修真小说 > 修仙从星际开始 >第344章:时间悖论,论学问生
    幽蓝色的光芒,在晦暗的空间中闪烁了一下,泛起一团虚无的涟漪。

    刹那间,一朵幽蓝色的莲花,托着一团青光,便凭空出现在了广寒冥界内。

    距离这莲花和青光数千里外的地方,有着一座不大不小的鬼域城池,城池北面,一座被黑雪覆盖的寒冥山隐约可见。

    “居然又是这里。”

    青光中,有着微弱的神念之音呢喃了一句,随后一闪,消失不见。

    数刻钟后,杨轩的元神重新回到了齐国临淄,并一闪下,返回到了杨本初这具肉身中。

    杨轩从盘坐的床榻上走下来,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

    外面天光依旧黑暗,正是半夜时分。

    进入广寒冥界到现在,前后不过才过去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杨轩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时间悖论啊。”

    杨轩眉头微微皱着,脸上有着一丝异色显现。

    广寒冥界跟此间的时间流速相差360多倍,而此间与无间仙界又有多少的相差呢?

    然而,事实上,广寒冥界跟无间仙界之间的时间流速相差,其实也是360多倍。

    这之间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怪异的时间折叠的怪圈悖论。

    产生这一切的根源,自然是时间维度的介入。

    杨轩有种很奇妙的预感,或许时间维度在广寒冥界中,是呈现为曲状折叠的形态,否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当然了,是不是这样,还有待日后再做进一步的考证。

    现在想这些其实没什么意义。

    毕竟境界不够,就是真知道了,对他也没什么帮助。

    或许等日后领悟了时间法则,再来研究这个,才会更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不过,元神不断的往返于广寒冥界和神洲世界,对他而言,还真产生了一丝影响。

    杨轩隐隐的察觉到,自己隐身在玄维幽冥中的过去分神古阳,身上的气息,明显减弱了一点。

    往返于折叠的时空维度,消耗的是过去分神的元神之力。

    他这具现在的主元神,到是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此次卫国之行,已经可以证实,神洲世界九州大陆的九幽裂缝,应该全都在金钢地狱城四周。

    也就是说,此次道界大会之争的冥界范围,就在金钢地狱城的周边。

    广寒道祖的分身,或许不久就会出现在那里。

    这个时候,不宜再去做出任何冒失的尝试。

    杨轩的主元神,休息一阵后,再次进入屠割地狱城,并收回了玄维幽冥,离开了此城。

    他稍后穿越广寒冥界的边界,在距离广寒冥界边界数千里外,一处早就选好的隐蔽冥山幽谷中,布置了一处落脚点,把幽冥玄维,炼化在了这里。

    做完这些,杨轩的主元神才悄然返回齐国临淄,不再去特意的关注幽冥界的事情。

    有系统和洞天随时照应,自己的那具分身,随时能够返回洞天,倒也不用担心会被广寒冥界的修士察觉。

    再者说,连太清道祖和孔圣都察觉不到太初洞天,广寒道祖也没理由能察觉。

    回到临淄后,杨轩第二日便全心开始斋戒。

    稷下学宫的论学,还是非常重要的,事关他在神洲世界的布局。

    此次他要借着这个机会,猎取最多的善功,一则壮大功德劫莲,二则夺取道界大会的第一名,弄到那三块高级源能石,然后进入无间仙界的世界山。

    最好能够上到世界山顶部去看看。

    他怀疑,那个连通了广寒冥界和无间道界的东西,应该就在世界山顶上。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连杨轩自己也有些搞不清楚。

    这好像是一种本能的直觉。

    两日后,杨轩斋戒完毕,沐浴梳洗后,更换了一套崭新的书生青衫。

    一切收拾完毕,他推门走了出去。

    一路行来,原本跟着七十二名弟子,有些人在途中城邑落脚,已经开始在齐国宣扬儒教仁道学说,余下还有四十九名弟子跟着,此时皆在门外恭敬的守候。

    见到杨轩,弟子们纷纷恭敬的上前见礼参拜,恭迎杨轩斋戒出关。

    一名弟子上前,把整理好的一份儿情报书册,双手捧着递给了杨轩。

    “老师,这是今日要参加论学的各方大贤名单。”

    杨轩随手接过,翻看了一遍,然后重新递给了那个弟子,并嘉许的颔首一笑。

    “做的不错。你们准备的如何了?”

    “回禀老师,弟子们这几天一直按照您的吩咐,在温习《论语》和《孟子》。”

    众弟子们纷纷开口道。

    “有何收获?”

    杨轩点了点头,微笑着继续问道。

    四十九人中,有一人迫不及待的上前一步,恭敬道:“弟子有些心得,想请老师指教。”

    这名弟子来自书星,名叫荀惑,据传祖上跟半圣荀子有些关系,算是荀子的后裔,向来秉持半圣荀子的性恶论学说。

    不过,自其转世入了杨轩门下,跟着修习了亚圣孟子的仁道学说,以及性善论后,想法有了一些改变。

    “说说看。”

    杨轩鼓励的看着荀惑,微笑着道。

    “是。弟子以为,此次论学,探讨的中心,必然还是王佐之学。弟子这几日研习孔孟之道,以为王佐之学,应内持仁政之道,外辅礼乐教化,可于当前乱世,开万世太平也。”

    荀惑恭敬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认真的看着杨轩,等待着他的点评。

    杨轩微微颔首,沉思片刻,道:“善也。尔等可有他论?”

    此次与稷下学宫诸子论学,杨轩不可能自己一个人下场,他的学生们,也得上场帮助他宣扬自己的学说。

    如此,方能显出他这鲁国大贤儒士的真正教化之功。

    “弟子也有话说。”

    又有一名弟子上前,恭敬的先向杨轩一礼,然后开口阐述自己的观点。

    “荀师兄此法,故乃双全之策,但于此乱世,却很难推行开来。弟子以为,仁政和礼乐教化的施行,放在大一统的王朝,自是能开万世太平之业,但当此诸王争霸的乱世,却不可行,不能行。”

    开口的这人,叫董纪,据说是半圣董子的后裔,对儒学的研究,也颇有独到之处。

    杨轩平时跟自己的这些学生探讨学问,对他们各自学说,都做过调查研究。

    “哦,叔纪似乎另有高论,不妨说说,也好让大家参考参考。”

    杨轩笑道,并朝着想要开口争辩的荀惑摆了摆手。

    董纪转世后在家排行老三,是以平时大家私下里都称呼他为叔纪,以示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