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匡扶唐史 >第41章 僻野山村来恶客(3)
    那位裴将军又称赞了云大人几句,然后说道:“某打算明日留下几名士卒在此处宿营留守,其余人等和你我一起扮做商贾打扮,到前面的柏乡县住下,近几日你的三个外孙就到了,我们在找机会下手,随后由云大人出面处理后事,你看如何?”

    那位云大人赞同声一片,又说道:“这都是当今圣人宏恩,让这两个逆贼之后能归葬在下走的故乡赵郡,不至于成为孤魂野鬼,永世不得超生。”

    只听那裴将军又说:“圣人原本要下旨将他们流放到岭南,后来才听了大人的进谏将地点改为赵郡,原来是云大人有这样一番苦心啊。”

    那云大人答道:“这点小心思自然瞒不过裴大人,下走确实是这么想的,三个孩子也很可怜,他们的父亲已经被贬为庶人赐死,他们全家自然不能皇族陵墓,我这当外祖父的,不能不考虑他们的后事啊。”

    裴大人默然不语了片刻,那云大人又陪笑道:“如果流放岭南,想必也是裴大人赶去料理此事吧?小人多口,让大人不能领略江南的美景物华,小人心里十分过意不去,这次离开大兴太过匆忙,小人也没什么准备,等此间事了返回之后,小人自有薄礼敬奉裴大人。”

    说到这里,两人同时轻声笑了起来,那边也有军士来报,帐篷搭设完毕,请两位大人过去安歇,这两人才施施然走了回去。

    看着众人都在远处忙碌,人吃干粮马喂草料,没人往自己隐身之处注意,孙思邈轻轻一拉李泉的肩膀,两个人轻手轻脚的慢慢走开。

    在回家的路上,孙思邈陷入了沉默,李泉似乎听出了一些什么,但是朦胧间又感到理不清楚。有心问问孙思邈,却见师尊意兴阑珊兴致不高,李泉心想,如果有必要的话,师父会跟自己分说的,既然师父不提,自己就不多打听了,横竖与自己无关就是。

    一夜无话,清晨起来,孙思邈就要返回赵寨子镇的药铺,前天已经有刘炫的打前站的家人传话,刘先生今天下午就能到达柏乡县,孙思邈大致安排一下就要到县城等待刘炫。李泉本来要去送师父,但是孙思邈拦住了,田李村距离镇上和县里都不远,师徒之间也不必这么客套。更重要的是,孙思邈嘱咐李泉在家做做准备,他有意把李泉推荐给刘炫,请刘炫收李泉为徒,让李泉能在士林中更好立足。

    李泉的本意是不愿另拜师门,却被孙思邈难得一见严肃地开导了一番。孙思邈认为就是这些门户之见才把祖先留下来的魂给弄丢了,孔孟庄老,韩非墨翟,哪一个不是博采众长遍访先贤,自己希望李泉不要埋没上天赐予的禀赋,更不能拘泥于一家之学。孙思邈也说,不仅要李泉拜刘炫为师,以后,如有其它高人名师愿意把自己所长相授,李泉不必请示自己,只管拜师学艺,同样,每一位要教授李泉技艺的师者,必须同意孙思邈这样的安排,否则,宁可不入其门。这个规矩,先从刘炫这里开始。

    李泉听得是诚惶诚恐,孙思邈这位老恩师对自己的期望太高了,竟然拿孔孟来类比自己。不过更多的则是感激之情,看来世上确实还真的有无缘无故的爱,就像孙思邈对自己。

    在村口送别孙思邈后,李泉回到家中继续读书习字,每日早晚修习寻龙诀,进益颇大。

    在孙思邈走后的第三天,申时不到,太阳刚刚偏过树梢,一位精壮的家仆赶着马车来到田李村。原来赵郡李氏东祖房嫡传脉系,留在本县耕读未仕的李大有,得知大儒刘炫和昔日圣童今日神医孙思邈都到了,特意在今晚宴请二位名士。孙思邈让弟弟孙思飘专程派人来接李泉到县城去赴宴,今晚孙思邈准备在返回终南山之前把李泉隆重推出一下,最好当众拜师刘炫,这样李泉有了士林之名,也就取了一个“势”,今后才能在这个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站稳脚跟,也才能谈得上创立功业。

    孙思邈考虑的很是周到,随车还给李泉捎来一身新缝制的白色儒衫,家中虽然没有铜镜,不过李泉从母亲高氏的望着自己那满意又欣慰的表情里,看的出穿上身的效果不错。本来李泉也想带田婷去开阔一下视野,见见世面,但是高氏认为孙思邈没有特意邀请而没有允许,田婷尽管很是愿意跟着哥哥去县城,却也很懂事的劝哥哥赶紧启程,别误了时辰。

    李泉乘坐马车,来到李府门前的时候天色尚早,夕阳映照之下,门前的石狮子好似披上了一身金色的铠甲,威严而又肃穆。马车没有走中门,而是从侧门进了大院,在二门之外驻马之后,孙家的仆人说明来意,府里也有交代,说是神医孙思邈有邀请的客人同来赴宴。宴席设摆在后花园,此刻还没开席,客人们也正陆续抵达,李府的家人指引李泉往里走,从游廊穿过三进院子就到了,随后就去忙其他事了。

    李泉迈着悠闲的步子正往里走,突然,面前一暗,有个人挡住去路。李泉抬眼一看,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拦路的正是早该被流往外地号称是李府三管家的刘凭。

    刘凭并不是李府的家生奴才,凭着一张见鬼说鬼话见人唠人嗑的本领在李府混的也还不错。李大有为人忠厚,但是有点迂腐,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家业的操持经营并不上心,也不擅长,更多的具体事务都是下人们分头去办,刘凭就是其中比较信任的一个。不过倒是没有让他当什么“三管家”,根本也没有这个编制,这都是刘凭自我衡量后,觉得在下人里面,自己的权势地位能排到第三位,所以自封了一个“三管家”,这倒是好记,李府的下人们口中叫起来之后,李大有有所耳闻,但是他也没觉得如何不妥,这样反而助长了刘凭的气焰,三管家这个称呼也就半真半假的传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