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匡扶唐史 >第11章 疗却病疴卧残阳(1)
    七月流火的日子,即便是晚饭后,天依然很亮。况且普通民众,除了重大节日或是大忙季节,平时都是每日早晚两餐,因此,李泉仔细打量拴在大门旁那棵老槐树上的老黄牛的时候,太阳还没落下西面的土墙。

    从田中手里接过缰绳的时候没有留心,现在仔细打量这头老牛,确实看出神态萎靡,精神不振。恰好这时,老黄牛翘起尾巴,啪啪几声,屙了几摊屎,散发出一股恶臭。

    李泉在后世,在鲁西北的农村长大,家里养过牛,恰巧自己家的牛也得过类似的病症,由一位兽医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给治好了,自己也还记得那个土方。

    李泉回头问高氏:“阿娘,看来田老伯和李老伯他们说的没错,这头牛确实是病了,这附近有兽医吗?”

    “兽医?”高氏重复一句,失望的摇摇头。看着李泉困惑的样子,高氏耐心解释了一番。原来这个时代,兽医十分珍贵,都是有官身的,大多编入殿中省尚乘局、太仆寺、太子仆寺等处,医治牲畜疾病。但主要是为官府和军队出力,大多是给军马看病,因此,兽医一词主要是指“马医”,给牛看病的兽医,有一个专用词汇叫“牛医”。县里倒是有几个牛医,但是都在县衙做事,一时难以请到,再者说了,如果他们能治好,怎么又会让田中他们给牵来宰杀呢?

    李泉沉吟了半晌,抬起头对母亲说道:“我倒是知道一个方子,事已至此,就死马当活马医吧,希望祖宗保佑,能让我治好这头牛。”

    高氏眼睛一亮:“也是你外祖父交代给你的?”

    李泉心虚的点点头,说道:“那位先祖没说自己是谁,既然母亲大人说他是我外祖父,应该就是了。我朦胧间记得他教了我许多,只是一时说不清,遇到事就能想起一些。”

    尽管李泉心虚,但是高氏却笃信无疑。一是时代的局限,二是高氏对自己的父亲无比崇拜,一直认为他死后必能封神,即便有些潜意识里有所疑惑,自己的内心深处就跳出一个小人来说服自己了。

    李泉嘱咐高氏剥些蒜,再用石臼把蒜捣碎,等自己采药回来用。李泉心下暗想,幸亏汉代张骞出西域就把蒜引进来了,要是这个方子需要土豆玉米西红柿,还麻烦了,要知道,那是明朝时候才传入中国的。

    听说李泉去采药。高氏一惊,那种关心的神态李泉全都看在眼里,连忙解释说不是去村后十几里外的尧山上,而是到田里,有几味野菜就有功效。高氏这才放心,田婷自然是早早提过荆条编的篮子,笑眯眯的跑到院门外等候了。

    李泉拉着田婷的手,往村头田地里走,运气真是不错,路边就长了一些马齿苋菜和蒲公英。李泉分别拔起一些给田婷看,让她比照这些去拔。

    当兄妹二人挎着一篮子“草药”回到家里,高氏的蒜汁、蒜泥也捣了许多。

    李泉把蒜汁、蒜泥和马齿苋菜、蒲公英拌到一起,去喂老黄牛。因为老黄牛有病被“判了死刑”,拉到张屠户呆了一天也没怎么喂草料,只等挨一刀呢,所以尽管蒜汁、蒜泥的味道有些怪异,它吃的还是蛮香。

    吃过之后,老黄牛意犹未尽,伸出舌头舔着竹篮,李泉摸摸它的头,笑着说:“阿黄,你先忍忍,过几天再给你喂草料。”

    高氏看着,在惊诧的同时也在想,自己的父亲成神之后,怎么什么都精通了,还都教给了自己的这个儿子。

    第二天一早,李泉刚刚起身,妹妹田婷和母亲高氏就拔了很多马齿苋菜和蒲公英回来,正在如法炮制。李泉观察了一会老黄牛,看它精气神似乎是好了一些。

    但是这次喂食却不顺利,老黄牛摇摆着脑袋不再吃这些野菜,还差点拱到田婷,李泉赶忙去拉牛缰绳,却被带了一个踉跄。李泉觉得不对啊,自己在后世,六七岁的时候就牵着牛耕地了,只要抓住穿过牛鼻子的缰绳,力气再大的牛都乖乖听话,这怎么拉不住呢?

    李泉定睛一看,哦,原来这头牛并没有穿鼻环,只是一个绳套拴住了牛,一根缰绳是从绳套中延伸出来而已。

    李泉觉得,这可不行,这牛治好了病,恐怕也不好调教,也不知此时的人们是怎么役使这些大牲畜的。

    李泉倒是记得给牛穿鼻环,但是一个人控制不住,于是跟母亲打了个招呼,就去了田铁匠家。

    田老汉也刚刚吃过早饭,看到李泉前来,还以为是牛出了什么问题,正在担心,却听李泉说牛有了好转,只是要请自己帮忙穿个鼻环,自然欣然同意。

    李泉找了一根比小指略细,有大半根筷子长短的老荆条,一头削尖,在距离尖头一指宽的地方和另一头各自刻了个凹槽。又请母亲找酒,还真是凑巧,前几天高氏还真是买了一小坛,那是给李泉的父亲过忌日用的。李泉一看,不是自己想象中的蒸馏白酒,而是土法酿制的粮食酒,混混的颜色,还飘着一些绿色的残渣。略胜于无吧,李泉倒出半碗酒,把荆条泡进去,算是消毒了。

    田铁匠看着这一切十分新奇,也不好多问,只是听着李泉指挥。两人到院外的大树下,李泉量了量距离,拖来一根粗粗的木桩,和田铁匠一起,挖了一个深坑,把木桩栽了进去。又把牛牵来,正好把牛脖子从上方卡进大树和木桩之间,用了粗绳索紧紧固定住牛头。

    忙完这一切,李泉长长出了口气,微微有汗水在额头渗出来。李泉知道田老汉未必能做,于是也不啰嗦,从酒碗里拿出那根荆条,在未削尖的这一端的凹槽里,反复缠好了麻绳。

    此刻,已经有很多乡人围拢在大树周边,倒是要看李泉做什么。

    李泉来到牛的面前,伸手摸着牛鼻子,找准位置,猛然用荆条穿了过去。

    老黄牛发出痛楚的叫声,头被牢牢固定挣扎不动,四个蹄子在地上乱扭。周围的人们也有很多人发出惊叫,李泉不为所动,等荆条从另一侧钻出,迅速把缠好的麻绳套进凹槽,再招呼田婷递过准备好的绳子。

    田婷本来有些胆怯,但是看着哥哥伸手要绳子,竟然什么也不想,跑上前把绳子递过来。李泉快速把绳子结到拴在荆条两端的麻绳上,一个真正的牛缰绳,握在了李泉的手里。